ESPN 在 2025 年 NBA 选秀评级中引发轩然大波,独行侠用状元签选中公认天才库珀・弗拉格仅获 B 级,而湖人通过交易从 55 顺位跃升至 36 顺位摘下防守悍将阿杜・蒂耶罗却意外拿到 B+。这一 “状元不如次轮秀” 的评分逻辑,让美国媒体直言 “ESPN 该炒掉打分的人”。
米兰体育官方网站一、评级逻辑遭解构:操作价值高于天赋?
ESPN 的评级体系并非单纯评估球员实力,而是综合考量球队操作的 “创造性”。湖人通过两笔现金交易将选秀权提升 19 位,被评委盛赞为 “低顺位淘宝典范”。尽管蒂耶罗大学三分命中率仅 25.6%,但其场均 2.3 抢断 + 1.8 盖帽的防守数据,恰好契合现代篮球对 3D 球员的需求。反观独行侠,抽到状元签被视为 “运气使然”,选中弗拉格被评委定义为 “没搞砸而已”。这种 “操作溢价” 的评级标准,在马刺用榜眼签选中哈珀 + 14 顺位摘下卡特 - 布莱恩特获 A 级的案例中同样体现 —— 波波维奇的组合拳被视为 “为文班亚马量身打造冠军拼图”。

二、状元弗拉格的争议:数据亮眼却难破刻板印象
弗拉格的天赋堪称断层级:2.03 米身高、2.13 米臂展,大学场均 19.2 分 7.5 篮板 4.2 助攻 1.4 抢断 1.4 盖帽,防守真实正负值 + 7.1 接近巅峰加内特。他的无球跑动距离(场均 2.8 英里)和空切频率(7.2 次 / 场)均为 ACC 联盟第一,转换进攻终结命中率高达 61.2%。然而 ESPN 的 B 级评价却聚焦其 “持球创造力不足”—— 背身单打效率仅 0.82 分 / 回合,挡拆持球得分率 0.875,这些 NCAA 时期的短板被无限放大。更具戏剧性的是,雅虎体育直接给出 A + 评级,认为 “弗拉格的防守影响力已具备全明星雏形”。
三、对比暴击:湖人 B + 的合理性与 ESPN 的双重标准
湖人选中的蒂耶罗虽被诟病投射能力,但他的防守价值在当今联盟尤为稀缺。其 2.01 米身高 + 2.16 米臂展的锋线尺寸,搭配场均 2.3 次抢断的压迫性防守,被认为是 “范德比尔特式的完美拼图”。ESPN 的 B + 评级,本质上是对管理层 “将 55 顺位运作成 36 顺位” 的策略性认可。然而这种标准在其他案例中却呈现矛盾:开拓者用 16 顺位选中中国中锋杨瀚森仅获 C-,理由是 “联盟其他球队评估更低”,但雅虎却给出 C+,认为 “潜力被低估”。更令人费解的是,鹈鹕用 7 号签选菲尔斯 + 13 号签选奎因竟被打 F 级,而篮网用 5 个首轮签选中 6 人却仅获 C+,这种 “操作复杂度与评级倒挂” 的现象,进一步激化了舆论质疑。
四、战术变量:弗拉格的控卫实验与湖人的隐患
独行侠主帅基德计划让弗拉格在夏季联赛尝试控球后卫角色,这一 “字母哥式改造” 引发新争议。弗拉格大学场均 4.2 助攻的传球视野虽被认可,但 NBA 级别的防守强度可能放大其持球失误率(大学场均 2.8 次)。若其真的成为 2.06 米的控卫,独行侠潜在首发阵容(弗拉格、克莱、华盛顿、戴维斯、莱夫利)平均身高将达 2.058 米,这种 “巨人阵容” 在防守端的威慑力与进攻端的空间问题并存。反观湖人,蒂耶罗的三分若无法提升至 35% 以上,可能沦为 “防守蓝领”,而球队内线空虚的问题仍未解决 —— 原本瞄准的中锋卡尔克布伦纳被黄蜂截胡后,湖人只能签下 NCAA 得分王狄克森等落选秀 “刮彩票”。
五、历史镜鉴:选秀评级的预测性迷思
ESPN 的评级争议并非孤例。2023 年文班亚马以 “百年一遇” 的天赋被马刺选中,当时 ESPN 仅给出 B+,理由是 “伤病风险与进攻效率存疑”,但如今他已成长为 MVP 热门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2022 年约基奇以二轮秀身份开启传奇生涯,而当年 ESPN 对掘金的选秀评级仅为 C-。这些案例揭示:选秀评级本质是 “基于现有数据的概率判断”,而球员的成长轨迹往往突破预设框架。正如球迷在虎扑的评论:“弗拉格的 B 级,或许会成为下一个字母哥式的打脸案例”。
ESPN 的评级争议,本质是 “操作价值” 与 “天赋潜力” 的权重博弈。当湖人用现金交易撬动选秀权的操作被赋予溢价,当状元签的 “保底选择” 被视为平庸,这种标准的摇摆性正在侵蚀评级的公信力。正如美媒《露天看台》的尖锐评论:“如果 ESPN 的评级逻辑是‘越冒险越加分’,那不如直接给开拓者选杨瀚森打 A 算了”。未来,弗拉格与蒂耶罗的赛场表现,或许会成为这场争议最有力的裁判。